红色汕尾践行绿色发展 融入湾区孕育沿海明珠_园区信息_广东省工业园区网
欢迎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重要提示:

红色汕尾践行绿色发展 融入湾区孕育沿海明珠

栏目:园区信息 点击量:2,225 发布时间:2019-07-08

汕尾正努力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的靓丽明珠。 施辰亮  摄

  “以前说,‘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现在已经转变为‘天上雷公,汕尾处处是雷锋’。”6月27日的“老区苏区行·汕尾”媒体通气会上,汕尾市委书记石奇珠感叹。

  过去的汕尾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汕尾,大力开展做好事、行善举、献爱心、纯民风、正社风等活动,打造“善美之城”,提升市民素质,树立汕尾良好形象。  

  1988年建立地级市的汕尾,下辖城区、海丰县、陆丰市等1市2县3区,是一个革命老区。周恩来、彭湃、叶挺、贺龙、刘伯承、聂荣臻、徐向前、杨其珊等革命先辈曾在海陆丰大地留下了革命的足迹。

  老区苏区风骨,薪火代代相传。这个承载着红色基因的革命老区,正在以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的城市新形象屹立在南海之滨,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处处展现着蓬勃生机和魅力自信。

  提升城市建设质量 塑造良好城市形象

汕尾的对外交通体系逐步完善。 郑志聪  摄

  老家河南的孙会峰,2001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汕尾市海丰县电视台做主持人。谈及这些年汕尾的变化,她印象最深的是交通。

  “公公婆婆住在香港,以前去看他们,要先坐大巴到深圳罗湖,然后再转车,到目的地要5个小时。”孙会峰说,“现在汕尾开通了到香港的高铁,不用转车,两个小时就可以到。”

  近年来,汕尾全面推进铁路、公路、机场等设施建设,完善对外交通体系。

  铁路方面,深汕城际捷运开通运营,广汕高铁汕尾先行段动工建设,汕(头)汕(尾)高铁即将动工;高速方面,深汕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兴汕高速等项目有序推进;航运方面,汕尾至香港海上客运航线谋划复航,汕尾机场前期工作正在开展……一张覆盖汕尾全市的立体交通网正逐步织就。

  “如果说完善对外交通体系,是强健汕尾的左臂右膀,那么畅通城市交通内循环,则是舒经活脉。”石奇珠说。

  2015年以来,汕尾累计打通断头路19条,市区建成区面积由2015年的16.89平方公里,到目前的33平方公里,拓展了一倍。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已见雏形。

  走在汕尾市红海西路上,孙会峰告诉记者,自汕尾建市以来,这条路就是断头路。过去总是堵车,下雨还会积水,很不方便。

  “现在路都修通了,如今城区道路越来越宽敞,环境也是越来越好,还建了不少公园。” 孙会峰说,自己的父母也在汕尾买了房子,每年冬天都会过来。

  这样的变化,离不开汕尾创建文明城市这项“一号”民生工程。

  2017年,汕尾高质量获得“广东省文明城市”提名资格,仅一年后便在省文明委组织的年度测评考核中获得93.30分,综合成绩位列广东第一。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汕尾举全市之力创建文明城市的努力。

  “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着力补短板、惠民生,全方位、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汕尾市市长杨绪松说,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汕尾围绕“干净、方便、安全、和谐”创建思路,打出一套组合拳。

  目前,汕尾已成功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市和教育强市;在建医疗卫生项目达到57个,项目建成后每千人床位数可达到4.71张,超过省定目标;多次举办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汕尾红色文化旅游主题系列活动,汕尾渔歌、西秦戏晋京展演等文化活动。

  定制产业发展模式 精准帮扶乡村脱贫

螺洞村如今绿树成荫,风光秀美。 彭昌旋  摄

  6月盛夏,汕尾螺洞村。村居依山傍水,村道宽敞整洁,绿树成荫,生机勃勃,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可汕尾市陆河县螺洞村党支书彭仿营回忆,三年前完全不是这样:“全村有500间危旧的土坯瓦房,还有上百间的旧牛棚、旧猪舍,屋前屋后是开放式的化粪池、臭水渠。村里到处杂草丛生。”

  更糟糕的是,螺洞村被定为贫困村,全村1804人,已有70%的人口搬迁到外地居住,剩下不足500人,都是一些老弱病残,穷得走不动的人家。

  从环境脏乱差的贫困村到游客旅游打卡的“网红村”,改变始于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只有产业起来了,脱贫攻坚才有了活水的源泉。”汕尾市副市长林军介绍,汕尾依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等优势,大力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农业发展体系和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螺洞村种上了万亩青梅,以梅为媒,大力发展种植业,蜜蜂养殖和乡村旅游业,从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变为赏梅地。今年梅花节期间,螺洞村接待游客25万人次。

  “3年前,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500元 ,2018年达到11000元 ,实现300%的增长。全村集体收入从不足300万元到2018年的850万元。” 彭仿营说。

  除了螺洞村,汕尾螺溪镇的欧田村携手央企华侨城,探索“企业+”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华侨城·螺溪谷;联安村打造以樱花为主题的农业生态旅游景点,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海丰县的新山村、坡平村活化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五一期间四天接待游客6万人次。

  一个个风情各异的困难村,伴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开拓,逐步走向脱贫。

  如今,汕尾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52元,增长10%,在粤东西北各市中增幅第一,全省第五,三年累计实现脱贫人口109060人,有劳动力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2.2元。

  农民脱贫了,居住环境也比以前好了。

  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汕尾市推进137个贫困村、543个非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万企帮万村”活动,发动11家企业结对14个省定贫困村,凝聚外出乡贤力量。

  目前,汕尾共建成58个镇(街道)垃圾转运站和4615个村垃圾收集点,854个自然村实现雨污分流,2684个自然村完成村委会通自然村道路路面硬化,1304个自然村建有标准化公厕。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挖掘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传统革命精神

汕尾的海丰红色文化街有效提升了城市形象。 郑志聪  摄

  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海陆丰农民运动发源地、“农民运动大王”澎湃故乡……汕尾的红色资源得天独厚。

  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18年汕尾成立了红色文化宣讲团。

  “以前只知道个大概,自从做了宣讲员之后,全面了解了汕尾的红色故事,越来越为自己是汕尾人而感到骄傲。”一位红色宣讲员表示,现在也会经常带孩子去这些红色遗址走走看看,让下一代更了解自己的家乡,无论走到哪里,都为家乡感到自豪。

  近年来,汕尾全面整理红色家底,对全市革命遗址和红色史料进行“拉网式”普查,抢救性挖掘保护革命遗址和红色史料,共审核13000多份基础性资料,形成红色历史及革命遗址资料5800多份,编印了《汕尾市革命遗址图册》。革命遗址数多达617处,数量居全省首位。

  汕尾还制定出台了广东省第一部红色资源保护地方性法规《汕尾市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保护条例》,从立法的高度规范并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等相关工作。

  2017年以来,汕尾推动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历史展览馆、周恩来渡海处革命旧址等9个项目列入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项目,投入资金4060万元,并依托1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9个国防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在汕尾的众多革命遗址中,最著名的当属海丰红宫红场。” 石奇珠说,为重新唤起海陆丰人民心中的红色记忆,汕尾市委、市政府对红宫红场进行升级改造,获得国家4A红色旅游景区称号。

  数据显示,去年红宫红场所在地的海丰县共接待游客465万人次,比增31.5%,实现旅游总收入27.2亿元,比增35.7%,红色旅游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此外,红色基因与文艺创作的相互碰撞,也为汕尾红色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活力。

  汕尾市委宣传部组织、指导创作了红色题材白字戏《革命母亲周凤》、皮影戏《碧海丹心》等文艺精品,还编辑出版《海陆丰农民运动》《海陆丰红色故事》《海陆丰革命斗争通俗读本》等书籍。

  汕尾同时依托13个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定期向全市干部群众和各级党组织开展红色教育,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网络,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从红色文化中锤炼党性、提振精气神。

  全面融入服务湾区 建设沿海靓丽明珠

深汕特别合作区将助推汕尾融入大湾区建设。

  1月14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建设推进会,对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作进一步部署安排、推动落实。

  这给汕尾带来了振兴发展革命老区的新思路:“融湾强带”。“我们将积极对接、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争当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市、主力军。”杨绪松表示。

  从地图上看,汕尾距深圳的直线距离约150公里,与广州的直线距离约240公里,在海上跟香港的距离约81海里。

  汕尾市委常委、副市长邹广介绍,从物理的距离来讲,汕尾背靠5.6万平方公里的大湾区,背靠7000万的人口。“这7000万人口来自世界各地,有着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这是汕尾最大的机遇和条件。”

  去年底,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挂牌,建设管理交由深圳全面主导,成为深圳的“第十一个区”。特区搬到了汕尾“家门口”,汕尾接受深圳辐射带动更为直接。

  除了利用地理优势,汕尾还积极对接老区政策,创造发展新机遇。去年《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同意印发。

  汕尾大力推动《规划》中提出的重大项目进程,形成了以电力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汕尾成功引进产业项目170个,其中,开工建设产业项目119个,开工建设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有97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9个,总投资额超过600亿元。

  此外,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和“米袋子”,汕尾创建了海丰蔬菜、陆丰萝卜、陆丰甘薯、城区水产、陆河青梅等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截至目前,汕尾市共有28个省级“菜篮子”基地,20多个农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名牌农产品。

  汕尾地区生产总值,也从2015年的762.0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20.32亿元,增速由全省第16位逐步上升到与珠海并列全省第一位,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5年增长46.7%,比2017年增长15%,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汕尾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核一带一区’发展带来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奋力把汕尾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的靓丽明珠。”石奇珠表示,汕尾将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贡献汕尾力量、展现汕尾担当,以优异的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相关信息

关闭

在线客服

入会咨询服务

020-83579820

招商咨询电话

13660872304
020-83590403
联系人:黎小姐

合作咨询

13602754269
020-83501327
联系人:唐先生
邮箱:yuanquxiehui@163.com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