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韶关两市深化对口帮扶_区域经济_广东省工业园区网
欢迎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重要提示:

东莞韶关两市深化对口帮扶

栏目:区域经济 点击量:32,369 发布时间:2021-05-08

东莞韶关两市深化对口帮扶 促韶关产业发展质量提升

 

第三轮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东莞韶关两市把产业共建作为对口帮扶核心要务,持续深化交流合作,将东莞的技术、管理、资本等优势与韶关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深度结合,着力做强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助推韶关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截至今年一季度,产业共建共签约项目183个、投资总额708.6亿元;开工项目152个,计划投资267.6亿元;建成投产项目68个,累计完成投资88.1亿元。2020年,韶关共建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2.3个百分点,带动韶关增速全省排名第5,在北部生态发展区唯一获评全省制造业发展较好地市。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以扩容升级为抓手,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一是完善园区规划。启动全市园区各类规划编制,为开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其中,基本完成工业园区规划修编,新增规划面积215平方公里;推动华南装备园规划边界优化,预计节约开发成本5亿元;推进武江龙归、曲江乌石等县域片区规划编制,构建多点开发格局。二是完善基础设施。用好帮扶双方12家开发运营平台公司,实施一批土地平整、路网、供水、供电等工程,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2020年,全市共实施园区基础设施项目6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63亿元,同比增长72.2%。三是完善产业配套。实施“筑巢引凤”策略,优化标准厂房、环保设施等产业配套,高标准打造产业承接大平台。其中,引导园区打造企业拎包入驻、轻资产运营服务平台,当年建成标准厂房17万平方米;华南装备园建成综合服务中心、污水处理中心一期、燃气管网等工程,启动建设表面处理站。

(二)以优化服务为依托,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力促审批流程压缩。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大力压减审批时间。其中华南装备园用好韶关市政府授权“3号章”,代行园区规划建设、土地开发等职能,提供“一站式”服务,并通过审批事项并联等方式,将项目落地审批时限从237个工作日压缩至最快31个。二是力促用地保障增强。创新土地供给,试行工业用地带设计方案出让,实现拿地即开工,产业共建的熔科项目为韶关市第一宗;盘活存量用地,通过“收地+收缴违约金”、“收地+补偿”等方式,为共建园区盘活土地1500多亩。三是力促金融服务提升。用好对口帮扶机制,推动金融助企政策落实落细,保障实体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比如,发挥东莞银行韶关分行等平台作用,撬动银行配套资金10亿元,协助共建园区企业获得贷款授信、奖补等超5亿元。四是力促企业问题化解。用好“五个一”项目服务机制,主动下沉项目建设一线,常态化走访企业,跟踪做好项目和企业服务,协调解决手续办理、用工用能等各类问题近1000个。

(三)以强链补链为支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抓准产业发展方向。落实“3+3”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专项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高新产业,推动形成600亿元先进材料产业集群1个,200亿元现代轻工产业集群1个,10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集群1个。二是抓细举措精准招商。围绕韶关战略性产业和县域优势产业,绘制“产业链图谱”和“招商选资地图”,构建东莞产业疏解清单及招商引资项目库,精准推进招商选资。目前,已有128家东莞企业入库,2020年韶关引进东莞项目35个,较上年增加10个。三是抓实特色园区打造。落实韶关产业园区发展规划,鼓励建设专业园、“园中园”,引导共建园区明确1-2个主导产业。目前,初步形成以华南装备园特钢产业、莞韶城大数据产业、南雄园化工产业等为代表的专业园区,以乐昌园、翁源园为代表的“园中园”。四是抓好项目落地见效。推行“莞韶指挥部领导挂点组团、园区领导挂点项目”模式,压实责任,分类施策,全力推动储备项目加快动工、签约项目加快落地、落地项目加快投产。2020年以来,产业共建项目完成投资158.3亿元。

(四)以创新驱动为途径,激发区域创新活力。一是对接创新资源。主动对接大湾区,把更多创新资源带到韶关,促进科技和产业发展。比如,韶关市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合作,两年提供不少于1000万元工作经费。目前,该实验室已与韶铸、宏大齿轮等多家企业开展合作。二是建设创新平台。腾出莞韶大厦等近20万平方米,打造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协调省科学院合作共建广科乳源创新园,引进省科学院乳源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做好中科院南雄精细化学品新型特种孵化器等服务工作,助推产学研合作开新局。推动企业类省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8个院士团队项目等成功落户。三是打造创新高地。强化韶关高新区与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战略合作关系,推动莞韶产业共建与韶关新区协同联动发展,助推韶关高新区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推动乳源经济开发区、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乐昌产业转移工业园创建省级高新区已完成材料申报。

(五)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动韶钢、韶冶、东阳光开展“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改革,加快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市建设,通过闲置土地盘活、“工改工”、技术创新等举措牵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挥莞韶对口帮扶机制优势,共同培育发展大数据及软件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华韶数据谷、中电鹰硕、中皓等累计投资近百亿的大数据项目计划年内建成运营,联通BPO建成南方九省呼叫中心,协助韶关获得省大数据产业人才振兴“扬帆计划”4500万元资金支持。三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利用韶关优良产地和优质农产品资源,促成两地政府签订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合作框架协议,支持韶关省级生猪优势产区产业园建设,协助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总数达13个。四是做大做强文旅产业。积极推介韶关旅游资源,举办“岭南名郡·善美韶关”等推介会,推动丹霞山等17家A级重点旅游景区向东莞市民免票开放。引进新丰马拉松小镇等文旅项目10个,投资总额77.7亿元。

二、几点经验启示

(一)共融共通是前提。两地领导干部全方位、立体式对接交流,做到观念互通、经验互学、作风互鉴,为对口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就前提。主要体现在:两市领导紧密对接,认真落实联席会议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密切联系、互派挂职干部、部门对口协作等机制,共同制定第三轮对口帮扶三年行动方案及有关办法。帮扶干部深度融合,莞韶指挥部总指挥挂韶关市委常委,任副市长和韶关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党组书记,管共建园区和工业经济部门,“十组团”总指挥参照执行,两地干部在工作做到共谋划、同推进。各方力量广泛交流,91个成员单位开展对接活动500多场次,组织莞企参加招商推介、考察1000多家次。干部对接方面,东莞组织多批次干部到韶关南岭干部学院学习,韶关安排干部到东莞挂职或培训319人次。

(二)资金保障是关键。坚持多措并举争取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在筹措产业共建资金上“拓渠道”,争取东莞一次性拨付三年专项帮扶资金4.5亿元,韶关按1:1比例配资,已到位7.5亿元。积极与商业银行沟通,申请贷款解决莞韶城片区项目建设资金,获得东莞银行授信9.09亿元。将部分市政和产业基础设施项目整合谋划,申请政府专项债券2.87亿元。在园区建设资金上“强保障”,2020年,韶关新增园区基础设施项目28个,完成投资16.38亿元。2021年,共建园区计划基础设施及配套投资20亿元以上。

(三)项目建设是重点。始终把项目作为产业共建的重中之重。招商选资注重强化抓手,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统筹市县两级招商资源,成立市级产业链招商队和驻外招商队,建立产业疏解及意向转移企业“一库一清单”,做到精准对接。项目建设注重优化路径,整理规范项目落地全流程控制管理,实行一张表督导作战,最大限度并联式推进各项工作。探索实施“企业承诺+先建后验直接落地”改革试点,推动项目建设再提速。组织四套班子领导挂点重大重点项目,开展定期督查并将督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项目落户注重兑现奖补,出台鼓励优质企业落户华南装备园、莞韶园“4个1000万”等招商优惠政策,发放奖补5200多万元。

(四)改革创新是动力。把改革创新作为促发展、求实效的不竭动力。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以韶关全面深化改革年为契机,制定两地深化改革对接方案,复制推广东莞在投融资、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改革创新理念和举措。积极推动韶关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一区多园”模式,为产业共建拓宽载体平台。深化帮扶机制创新,在第一轮“七组团”、第二轮“十组团”结对基础上,第三轮实施组团“1+N+1”、园区“2+2”帮扶,不断扩大帮扶对接面。深化园区创新发展样板打造,把华南装备园作为对口帮扶主战场和试验田,探索“标准地”供应等工作,创新举措全面清理园区闲置低效用地,为全市共建园区发展提供借鉴。

三、下一步打算

围绕第三轮帮扶期“引进产业项目360个以上、计划总投资1200亿元以上”的总目标,力争2021年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100个,新开工产业项目100个,实现年度投资额140亿元,助力韶关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推动两地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格局。重点做好:

聚焦“一个核心”。以韶关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和创建国家高新区为重点,发挥莞韶对口帮扶机制优势,推动韶关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拓展“两大平台”。着力拓展华南装备园二期和莞韶城二期建设,发挥对口帮扶主战场作用,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韶关配套区和多功能新兴产业集聚区。

建好“三类园区”。做强共建工业园,建设一批“园中园”、专业园,推动集约化精细化发展。做优共建农业园,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做精共建科创园,依托华南科创园、鸿谷数字科创园和莞韶大厦等平台吸引创新要素,推动新经济新产业发展。

相关信息

关闭

在线客服

入会咨询服务

020-83579820

招商咨询电话

13660872304
020-83590403
联系人:黎小姐

合作咨询

13602754269
020-83501327
联系人:唐先生
邮箱:yuanquxiehui@163.com

关闭